3月23日,皇姑区黄河街道红十字会在湘江社区开启心肺复苏CPR+AED培训第12期,通过“五抓”建立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六进”工作走向深入,黄河街道红十字会主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一是抓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在16个社区建立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由皇姑区应急救护师资、黄河街道红十字会工作负责人孟巍鹤亲自授课,严格按照中国红十字总会训练中心的教学部署进行注册、考核,督促红十字队员不断提高应急救护技能和水平。目前,全街拥有初级急救员1056名,占居住人口1%。二是抓培训重点,提高培训针对性。针对机关、企业等各个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心肺复苏、创伤包扎为核心内容的救护员培训。针对社区、学校普通市民群众开展以火灾、溺水等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培训。把生命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CPR+AED纳入培训主要内容,提高广大市民健康素养。三是抓形式创新,提升市民群众普及率。开设线上应急救护公益课堂,采取送课上门、送课进户,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开展培训活动;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急救护培训大课堂,定期向市民开放,为市民群众搭建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机会和场所;采取线上理论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把提高应急救护的普及工作走深走实走出成效。四是抓资源整合,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结合营商环境、安全生产、文明创建,开展常态化培训。同时,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课程,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应急救护水平,全面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核心与突发急症处置技能,熟知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处置要领。五是抓团队建设,着力打造过硬的队伍。16支团队在街道红十字会统一领导下,实行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模式,将全体兼职红十字干事纳入管理范围,实行“一日一记、一周一报、一月一结”制度,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提升专业技能、补齐业务短板。
3月以来,皇姑区黄河街道红十字会开展心肺复苏CPR+AED急救培训,已开展机关单位培训6期惠及300余名干部职工;开展群众培训4期惠及200余人;开展志愿者培训2期惠及100余人,4月份已经预约16期将惠及800余人。黄河街道红十字会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让红十字“救”在身边融入广大市民的新生活,以新气象新作为汇集红十字力量,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撰稿人:孟巍鹤 审核人:宋新)